020-80894744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2025年可信时间戳20件司法典型案例

时间:2025-10-15 08:11:08

  20件司法案例见证可信时间戳力量: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反网暴,科技为维权筑牢证据基石

  在数字化时代,电子证据易篡改、难认定的特性,曾让许多维权者陷入困境。而北京联合信任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的可信时间戳服务,通过为电子数据绑定权威时间源并进行数字签名,生成不可伪造的电子凭证,成功破解这一难题。近日发布的《2025年可信时间戳20件司法典型案例》,全面展现了这一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应用,从知识产权保护到消费者权益维护,从打击网络诽谤到破解公益诉讼取证难题,可信时间戳正成为法治建设中的“电子卫士”。

  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,可信时间戳早已成为权利人的“维权利器”。2008年深圳“利龙湖”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,法院首次将可信时间戳与传统公证结合,形成“公证+时间戳”双重证据链,认定侵权网页真实有效,开创了电子证据司法应用的里程碑。此后,这一技术在商标、专利、著作权保护中频频发力:在“七匹狼”商标侵权案中,权利人通过手机端“权利卫士”App录制购物全流程并固化证据,法院结合经纬度定位、取证人信息等技术特征,确认手机端实时取证的效力;“乐高”打假案更创下3500万元惩罚性赔偿纪录,原告通过可信时间戳系统固定微信公众号推文、线下门店装潢、第三方平台评论等跨场景证据,完整呈现侵权规模与主观恶意,为高额判赔提供关键支撑。

  面对跨境取证难题,可信时间戳同样表现亮眼。在某外观专利无效宣告案中,请求人通过平台“境外取证”功能,自助获取YouTube上早于专利申请日的产品视频,无需委托境外公证,既降低了取证成本,又缩短了周期。国家知识产权局最终采信该证据,认定专利缺乏新颖性,为跨境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而在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领域,全球首例AIGC平台侵权案中,原告通过录屏取证固定被告网站生成“奥特曼”相似图片的过程,法院据此认定侵权,凸显了可信时间戳在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前瞻性作用。

  除了知识产权领域,可信时间戳在社会治理与民生维权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在上海检察机关办理的个人信息安全公益诉讼案中,办案机关通过“权利卫士”App录屏取证,发现多款下载量过亿的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,最终推动监管部门与企业建立协同整改机制,守护千万用户信息安全。市场监管领域,河南驻马店某医疗美容机构在平台发布违法广告,执法人员利用可信时间戳快速固定网页证据,依据《电子签名法》确认其法律效力,为案件定性提供坚实基础,展现了科技赋能数字化执法的高效性。

  在普通人的权益保护中,可信时间戳更是成为“雪中送炭”的存在。网络“开盒”事件中,B站UP主小米遭遇个人信息被公开、恶意威胁,她第一时间用“权利卫士”App固定7个侵权账号的威胁内容,为报警与诉讼保留关键证据,形成“取证-投诉-报案-诉讼”的完整维权路径。北大学子诉星巴克消费者权益案中,学生们通过可信时间戳记录“星礼卡”不合理条款,最终推动企业整改,取消充值金额限制与高额退卡手续费,让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。

  从司法实践的“初步尝试”到如今的“广泛认可”,可信时间戳的发展折射出我国电子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。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某著作权纠纷案中明确“操作规范、证据链完整、无相反证据即可认定真实性”的裁判规则,该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,推动可信时间戳成为标准化取证手段。最高人民法院再审“新骨质瓷”虚假宣传案时,更是以时间戳固定的网页证据为核心,改判侵权成立,有效遏制了市场上“打擦边球”的虚假宣传行为。

  如今,可信时间戳的应用已延伸至数据资产确权、游戏版权保护、遗嘱见证等更多领域。在北京某数据不正当竞争案中,法院采信原告通过时间戳存证的“高校就业数据”,认定数据资产的竞争性权益;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游戏版权纠纷中,被告以时间戳固定的在先游戏画面为抗辩依据,法院确认其真实性,厘清了游戏著作权保护的边界。这些案例共同证明,可信时间戳不仅是技术工具,更是推动司法效率提升、维护公平正义、保障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。

 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,电子证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可信时间戳凭借其便捷、高效、防篡改的特性,正在为更多维权场景提供解决方案,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法治建设与民生福祉,为数字时代的公平正义筑牢“证据基石”。

关于我们
客户案例
知识博客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
电话:

020-80894744

Copyright © 2024-2026  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备案号:粤ICP备452968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