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0-80894744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知识博客 > 视觉设计

大华山村新建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让“烟火气”不再“堵心”

时间:2025-09-29 07:56:48

  清晨,叫卖声、喇叭声、嘈杂的人声交织在一起;傍晚,回家的路被菜摊阻断,人车混行,寸步难行……这曾是困扰大华山村许多村民和车主的“堵心事”。流动商贩占道经营,虽方便了部分村民购物,却带来了交通拥堵、环境脏乱、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。

  近日,大华山村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治理,在村委会南侧新建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,探索出一条“疏堵结合、引摊入市”的新路子,旨在彻底根治占道经营顽疾,让乡村的“烟火气”回归规范与有序。

  在过去的管理中,我们深知,简单的驱赶和处罚治标不治本。其背后是深刻的民生需求:

  许多流动商贩是自产自销的农民或以此为生的家庭,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经营场所。

  “堵”了他们的路,仿佛也“堵”住了部分民生的需求。因此,唯有科学地“疏”,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。

  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。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,大华山村决定在村委会南侧沿街空地设置专门的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。

  前期,大华山村针对沿街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位置展开调研,深入了解商贩选址因素、周边环境情况等,经过多轮对比,最终选址既方便村民前往,又最大限度做到了不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。

  售卖点的摊位统一规划,蓝顶的摊位整齐划一,成为街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以前,商贩的瓜果蔬菜大多直接摆放在地上的塑料筐、塑料布上,顾客需要弯腰甚至蹲下挑选,遇上雨天泥泞,更是无从下脚。现在,每个摊位都配备了标准高度的台面和遮阳防雨棚,商品陈列井然有序,商贩销售省力省心,村民也能挺直腰板从容挑选,销售和选购的体验都得到了极大提升。

  设置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是硬件,而真正体现治理智慧的,是背后的“软服务”。

  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对流动商贩免费开放使用,做到不仅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,也真正减轻他们的经营压力,引导他们安心“安家”。

  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设立后,流动商贩自己也主动成为市场管理的参与者,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,实现从“被管理者”到“主人翁”的转变。

  大华山村安排专人加强周边巡查,在维护现场秩序的同时防止占道经营回潮,确保还路于民,长久保持治理效果。

  “以前啊,这段路可是个‘老大难’!”年过七旬的村民李大爷感慨道,“一到傍晚,路边挤满了卖菜的三轮车,我们开车回家的、散步的,都得在人和车中间小心翼翼地穿行,既不安全,心里也堵得慌。现在可好了,路畅通了,环境也整洁了。我们来买东西,再也不用担心磕着碰着,就像逛自家门口的超市一样,又舒适又安全,这日子过得真是越来越舒心了!”

  卖蔬果的王大姐说:“以前我们是‘打游击’,风吹日晒不说,最怕突然下雨,手忙脚乱地收摊,还担心影响交通被劝离,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。现在,我们总算有了个遮风挡雨的‘新家’!固定了摊位,老主顾都知道上哪儿找我,生意更稳定了。在这里做生意,感觉特别有尊严、有保障,这心里啊,别提多踏实了!”

  大华山村书记张立军看着井然有序的售卖点,欣慰地说:“以前管理流动商贩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难点,管严了,影响民生;放松了,街面秩序混乱,沿街环境的‘面子’和民生的‘里子’很难兼顾。 现在这个售卖点的设立,不仅规范了经营,让街面秩序显著改善;又切实解决了村民买菜难和商贩经营难的问题,这是一个真正的双赢”

  大华山村新建“农特产品售卖点”,不仅仅是为小商贩安一个“家”,更是基层社会治理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、从“堵截”到“疏导”的一次生动实践。我们始终相信,唯有将民生放在心上,将服务做在前头,才能让我们的乡村既有整洁的“面子”,更有温暖的“里子”。

关于我们
客户案例
知识博客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
电话:

020-80894744

Copyright © 2024-2026  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备案号:粤ICP备45296873